感染脂漏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通常好發在皮脂腺分布較集中的部位,如:頭皮、眉毛、耳朵及耳後等。雖然感染脂漏性皮膚炎的耳朵不一定會發臭,但皮膚有可能出現脫屑、發癢、灼熱、甚至脫皮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會導致耳後、耳洞清潔時特別難受,沒辦法將感染部位徹底清洗乾淨。由於脂漏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濕疹,在藥物治療與日常保養上,兩方面都要兼顧;原則上平時應做好基礎的耳洞保養、盡量改善生活作息與飲食、減少壓力、並適度清潔感染部位,才能減少耳洞發臭、發炎症狀再度發生。
另外,如果在穿完耳洞後,耳洞疼痛、紅腫狀況持續超過 6 天以上,或是再加上持續流血、發燒、疲勞等合併症狀,就必須特別小心了!以下 3 種更嚴重的細菌感染,都是平常忽略耳洞清潔、保養可能招致的後果;因此,若針對耳洞不舒服有任何疑慮,都千萬不要大意,務必前往醫院檢查,才能確認症狀並及早治療喔!
軟骨膜炎軟骨膜炎是指耳廓的部分(耳朵的軟骨內層)發炎,疼痛、紅腫的原因通常是一些耳朵周遭的外傷、或是沒有確實做好耳洞清潔所導致的。如果平常疏於清潔耳朵或軟骨內層部分,有可能會生成膿腫,直接阻塞耳朵軟骨的血液循環、導致組織壞死並引發其他併發症問題,建議需趁早檢查並盡快治療。
淋巴結腫大耳後淋巴結腫大的原因,通常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由慢性疲勞導致的淋巴腫痛,除了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荷爾蒙失調、壓力太大等因素,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常沒有徹底做好耳洞清潔與保養,導致病毒感染,讓淋巴結腫大找上門!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屬於黴菌感染,多數存活在人體的口腔、陰道和腸道等地方。而「耳念珠菌」更是其中罕見、抗藥性高且相當致命的一種!感染時幾乎可入侵全身部位,進入血液系統並引發敗血症。雖然目前大部分症狀不是發生在耳道(但首次發現這種細菌的存在,是在一名日本病人的外耳道,故仍稱之為耳念珠菌),但若耳洞清潔習慣不好,免疫力低下時,仍有機會因此感染風險。
BERLIN, GERMANY - APRIL 29: Melanie Kroll wearing black H&M shades and Longchamp logo jeans jacket on April 29, 2021 in Berlin, Germany. (Photo by Jeremy Moeller/Getty Images)Jeremy Moeller/Getty Images耳洞保養指南:3階段耳洞清潔技巧大不同剛穿完耳洞的你,想必同時也冒出許多關於耳洞清潔、保養各種問題吧!接下來讓我們快速用 3 分鐘的閱讀時間,從挑選耳針材質、耳洞癒合期、耳洞癒合後 3 大階段,探討正確的耳洞清潔觀念與技巧,讓女孩們輕鬆吸收進階耳洞保養知識!